當前位置:比比招標采購網 > 國際視野 > 百度飛槳升級曠視華為開源,國產AI基建密集爆發[2020-5-21]
發布人:比比招標采購網 發布日期:2020-05-21
產業智能化快速深入推進,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的建設不可或缺。5月20日,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百度聯合主辦的“WAVE SUMMIT 2020”深度學習開發者峰會上,中國首個開源開放、功能完備的產業級深度學習平臺百度飛槳,宣布對全平臺進行35項全新發布和重要升級。
據悉,飛槳開源深度學習平臺部分,包含核心框架、基礎模型庫、端到端開發套件與工具組件,持續開源核心能力,為產業、學術、科研創新提供基礎底座。同時,隨著企業應用需求越來越強烈,飛槳升級產品架構后推出的飛槳企業版,包含零門檻的AI開發平臺EasyDL和全功能AI開發平臺BML,助力各個企業進行AI創新,為開發者、企業節省時間、降低門檻。
百度首席技術官、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王海峰介紹,作為國內最早開源的自主研發深度學習平臺,飛槳目前累計吸引開發者數量194萬,服務企業數量8.4萬家,基于飛槳平臺產生了23.3萬模型,覆蓋通信、電力、城市管理、民生、工業、農業、林業、公益等眾多行業和領域。
被行業視為人工智能重要基礎設施,深度學習平臺,究竟有何神通?
“簡單來講,算法的研發過程就像炒菜。在’美味算法’的研發中,數據就是各種各樣的食材,需要清洗,分類管理,是’炒制’算法的原材料;而算法的訓練和推理就像是烹制的過程,需要鍋具(深度學習框架)來承載;算力則是一灶猛火,火候到位才能燒得好菜。”3月底,曠視開源其自研、自用了6年的工業級深度學習框架“天元”時,曠視聯合創始人兼CTO唐文斌解釋道。
一個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一套能用、好用的基礎設施,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吸引更多人參與。
為加速“AI大生產平臺”生態建設,飛槳20日宣布啟動百度“星辰計劃”開發者探索基金的參與機制,將以100億流量、1000萬基金、1000萬算力支持廣大開發者和百度一起參與到用AI技術解決社會問題的實踐中。
此前,曠視也表示,希望通過開源、開放的方式逐步將其AI生產力平臺的能力傳遞給業界廣大開發者,讓每一個AI開發者都有能力快速實現算法從0到1的創造。
近年來,中國在AI從業者數量和AI應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但底層基礎設施此前仍存在空缺。
一年來,企業、高校、政府產業部門爭相發力布局。除最早涉及這一領域的百度飛槳外,清華大學主導的深度學習框架計圖Jittor、曠視開源的天元(MegEngine),以及華為3月底公布的開源自研深度學習框架MindSpore均是國產自研深度學習框架近幾個月來的密集探索。
5月18日,中關村科學城北區發展行動計劃公布,其中的“AI生態雨林”——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臺項目,就與AI基礎設施建設有關。平臺計劃投資5億元,基于公有云模式,匯聚金山云等算力資源,搭載百度飛槳、曠視天元、寒武紀芯片等國產基礎軟硬件,集成智源研究院算法研究成果及行業數據集等基礎資源,為全市500多家中小AI企業及高校院所、事業單位等創新主體提供算力、測試及軟硬件適配等服務。
(責任編輯:王惠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