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比比招標采購網 > PPP資訊 > 多地重大項目清單超25萬億!七成專項債投向基建領域[2022-2-22]
發布人:比比招標采購網 發布日期:2022-03-30
今年開年以來,各地掀起新一輪項目建設熱潮?!蹲C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截至2月16日,多地發布了2022年重大項目投資清單,總投資額合計至少超過25萬億元。
“各地重大項目投資清單陸續出爐,新基建、交通、能源、園區配套設施和重大民生基礎設施等是各地投資重點?!北本煼洞髮W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投資清單清晰地勾畫出新一輪區域經濟發展的“路線圖”,未來區域經濟競爭的關鍵領域已經在向新經濟加速轉移,重大項目建設正成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和載體。
新老基建投資共同發力
據記者梳理,截至2月16日,包括貴州、廣東、江西、江蘇、北京、上海、山東、浙江、四川、廣西、陜西、河北等12個省份發布了2022年重點項目投資計劃清單,另外成渝地區也公布了重大項目投資清單。上述清單中項目合計16079個,總投資額合計至少超過25萬億元(江蘇、浙江、貴州、四川未公布總投資額)。
從已披露具體投資計劃的地區來看,新老基建投資共同發力,有的地區新基建投資規模超過老基建投資規模,而有的地區基建投資總量占總投資額的六成以上。
以貴州省為例,2月15日,貴州省發改委公布了2022年貴州省重大工程項目名單和推進計劃,明確2022年貴州省將安排省級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3347個、年度計劃投資6448.79億元。其中,新型城鎮化項目1322個,年度計劃投資2618.11億元;新型工業化項目945個,年度計劃投資1921.59億元,包括寧德時代新能源電池及產業鏈等轉型升級項目;重大基礎設施項目436個、年度計劃投資1144.84億元。
江西省明確今年省級層面重點推進大中型建設項目3455個,總投資達3.8萬億元,計劃年度完成投資1.18萬億元。其中,基礎設施領域,重點實施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城鎮等基礎設施大中型項目641個,總投資9645億元;產業升級領域重點實施航空、機械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鋼鐵有色、石化、輕工紡織、建材、食品、商貿物流、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等產業升級項目1853個,總投資21335億元。
近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聯合辦公室印發的《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2022年重大項目名單》顯示,共納入標志性重大項目160個,總投資超2萬億元。其中,合力建設現代基礎設施網絡領域的項目投資總量規模最大,共涉及40個項目、總投資13461億元,包括成渝中線高鐵、川渝千億方天然氣基地項目等。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基建投資依然是穩定經濟運行見效較快,最終政策效果較為突出的領域。基建投資已經不僅僅是公路、鐵路,其中有大量的新型基礎設施、能源資源型基礎設施,以及價值鏈、產業鏈相關的基礎設施,這對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支撐作用。
上市公司積極參建
記者注意到,不少上市公司的投資項目也入選地方重大項目清單。例如,近日聯泓新科在投資者互動平臺披露,公司鋰電材料-碳酸酯聯合裝置項目、子公司聯泓格潤新能源材料和生物可降解材料一體化項目入選2022年山東省重大項目名單。聯泓新科表示,入選省重大項目名單有助于上述項目獲得更多的資源保障和政策支持,促進項目早日建成投產達效。
也有公司表示重大項目的實施將為公司發展帶來機遇。例如,世紀瑞爾表示,公司將積極把握市場機遇,提升公司的整體實力,力爭實現業績的平穩增長;雅化集團表示,在“雙碳”目標下,隨著國家加大基建投入帶來的各重大項目陸續實施,將對公司爆破業務帶來較大的發展機會。
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丁臻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上市公司參與重大項目,可以提升上市公司的知名度與美譽度,不僅對公司形象乃至業績提升有所幫助,且能有效推動當地經濟增長。一般來說,公司參與重大項目,可以獲得更多的資源保障和政策支持,比如稅收減免和財政補貼等。
1月近七成專項債投向基建領域 上半年基建投資增速有望超預期
來源: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譚志娟 北京報道
1月地方債發行迎來“開門紅”:財政部網站2月14日信息顯示,1月,各地組織發行地方政府債券6989億元,同比增長逾九成;其中,新增地方政府債券5837億元,包括一般債券993億元與專項債券4844億元。
從資金投向看,1月近七成新增專項債券投向基建領域。據統計顯示,在1月份新增專項債券4844億元中,基建相關投資占比達67.4%。
基建同時也獲得政策支持:2月1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推進制造業強鏈補鏈和產業基礎再造,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技術改造等,擴大有效投資。不僅如此,稍早的1月10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推進“十四五”規劃《綱要》和專項規劃確定的重大項目,擴大有效投資。會議也指出,要加快推進“十四五”規劃《綱要》確定的102項重大工程項目和專項規劃重點項目實施。抓緊發行今年已下達的專項債,用好中央預算內投資,重點安排在建和能夠盡快開工的項目,撬動更多社會投資,力爭在一季度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
就此,中國財政學會績效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張依群日前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分析說:“國常會部署加快推進‘十四五’規劃重大項目,其跨周期調節、投資前置的作用明顯,是逆經濟周期在現階段全球經濟相對低迷的大背景下的又一種表現形式,通過地方債券發行提速、基建投資提速來彌補經濟下行壓力上升帶來的真空,釋放保經濟穩定、保發展預期、保必要增速的強烈信號,加快實現我國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能力的超車領跑,激發市場要素活力和促進優化配置,提升我國經濟應對能力和發展韌性,實現預期可見和力度可控?!?/p>
張依群還指出,從1月份地方債發行來看,一季度的基建投資整體可能會保持較快的增速,并帶動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好轉,形成對一季度乃至全年經濟的有力支撐,并預計今年上半年基建投資增速會在10%左右。
地方債迎來“開門紅”
“今年1月份地方債券發行進度超過歷年,特別是在和去年同期相比超過近1倍?!睂τ?月地方債迎來“開門紅”的現象,張依群告訴記者。
數據顯示, 2022年1月地方債發行6989億元,高于2021年1月的3623.4億元。
張依群還表示:“這說明各地都提前做好了必要的地方債券項目儲備,做到了有需求才有發行;其次,地方加快項目建設和加大債券投資的意愿強烈,可以有效形成保預期、保穩定、保增長的良好發展態勢,全面提振經濟增長信心,為市場營造良好經濟發展環境;此外,今年一季度對全年經濟影響至關重要,需要在去年同期高基數上實現增長的難度較大,在疫情和國內外復雜環境的影響下,政府投資將成為全社會投資的主力,也客觀上加快了地方債的發行速度。”
長期關注地方債的北京明樹數據科技有限公司研究員楊曉懌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為了調控預期、發力穩增長,提前批額度下達與進入發行節奏都相對較早,并且與去年的專項債發行進行接續,形成了年末年初的‘發行小高峰’。這是積極財政政策延續的積極信號,也是維持經濟穩定運行的重要舉措。”
在財政政策上,2021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22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各地區各部門要擔負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各方面要積極推出有利于經濟穩定的政策,政策發力適當靠前。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準、可持續。要保證財政支出強度,加快支出進度。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
中國銀行研究院博士后吳丹也分析說,1月地方債發行喜迎“開門紅”,財政政策前置發力釋放積極明確信號,對提振市場信心與助力經濟穩定增長有重要作用。
一季度專項債發行或達萬億元
相關數據顯示,在1月份新增專項債券4844億元中,從資金投向看,市政及產業園區基礎設施1653.55億元,交通基礎設施1055.18億元,農林水利440.61億元,能源、城鄉冷鏈物流基礎設施115.33億元,合計3264.67億元。可見,近七成新增專項債券投向基建領域。
對此現象,張依群告訴記者:“1月新增專項債券主要投資基建領域,一方面是因為對傳統基礎設施的技術改造和功能提升,另一方面是加大網絡通訊、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新基建領域投資?!?/p>
在張依群看來,無論是傳統基建還是新基建,都是對基礎設施的技術功能的升級再造,目的在不斷抬高基礎設施服務經濟、社會、民生的能力,用投資升級催動消費升級,用投資消費拉動經濟增長。
據了解,新基建項目主要包括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七大領域。
吳丹認為,新基建項目前景樂觀。提振新基建投資項目將惠及諸多產業鏈領域,長期利好相關產業鏈投資,對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戰略轉型升級和創造市場新需求有不可小覷的作用。
楊曉懌也告訴記者,如今地方債的重點在于調控基礎設施的投資規模,延續財政改革“開明渠、堵暗道”的策略,在促進政府投資規模的同時,嚴格控制政府隱性債務的增長,處理好穩增長與防風險之間的關系。
展望未來,興業證券分析師黃偉平在研報中認為,在穩增長訴求下,1.46萬億元的2022年新增專項債限額提前下達,一季度新增專項債發行節奏有望加快。從各地區披露的2~3月發行計劃和1月實際發行情況來看,一季度新增專項債合計發行或將超1萬億元。
據財政部政府債務研究和評估中心發布1月地方債發行數據時披露,經國務院批準,并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財政部提前下達2022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17880億元,其中,一般債務限額3280億元,專項債務限額14600億元。
西部證券統計顯示,一季度新增專項債發行計劃近萬億元:截至2022年1月30日,24個省、計劃單列市披露一季度地方債發行計劃,總計14992億元,其中新增一般債、新增專項債、再融資一般債、再融資專項債占比分別為16%(2364億元)、66%(9928億元)、4%(635億元)、14%(2064億元)。
上半年基建投資增速或超預期
記者還注意到,在政策支持下,業界對專項債提振基建投資增速持樂觀態度。
1月10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抓緊發行今年已下達的專項債,用好中央預算內投資,重點安排在建和能夠盡快開工的項目,撬動更多社會投資,力爭在一季度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
楊曉懌告訴記者:“由于去年的專項債發行較晚,大部分實物工作量將在今年上半年完成,預計今年一季度的基建投資增速將達到9%以上?!?/p>
從整個上半年來看,有券商人士指出,2021年新增專項債發行節奏后置較為明顯。專項債的發行后置將有助于2022年初的經濟和基建發力,2022年上半年,基建投資增速可能超預期。
張依群則預計,2022年上半年基建投資增速可能會達到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