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比比招標采購網 > PPP資訊 > 人民日報:激發市場活力,規范創新發展 中國政企合作基金以高質量發展成果 支持和服...
發布人:比比招標采購網 發布日期:2022-12-28
人民日報:激發市場活力,規范創新發展 中國政企合作基金以高質量發展成果 支持和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重點領域
2022-12-27
為支持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領域建設,經國務院批準,2016年,財政部聯合國內10家大型金融、投資機構共同發起設立中國政企合作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政企合作基金”),注冊資本金1800億元。2021年2月,中國政企合作基金被列入中央金融企業名錄。中國政企合作基金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主動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緊緊圍繞國家重大戰略,積極服務財政中心工作,不斷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高質量發展。
實干創業,書寫高質量發展精彩答卷
中國政企合作基金成立以來,在財政部黨組的堅強領導和股東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堅持市場化、專業化運作,通過股權、債權、擔保等方式,充分發揮“引導、規范、增信、增效”作用,取得顯著成效。
有力支持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基金投資項目分布在27個省區市。其中,支持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東北地區重點項目96個,在基金已投項目中占比68.09%。此外,基金還在文化、教育、體育、旅游等公共服務領域作出很多有益探索。
有效推動社會資本投入。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資金帶動社會資本投資的倍數約為17倍,中央財政資金帶動地方財政資金和社會資本投資的倍數約為197倍。
形成一批優質資產。基金投資項目規范,現金流和收益回報相對穩定,優質資產價值進一步凸顯。按照已簽約項目合同條款測算,所有項目的預期加權平均稅前收益率約為6.52%。
凝聚一批合作伙伴。基金努力發揮平臺與紐帶作用,與央企、地方國企、民營企業等建立廣泛聯系與合作,簽約項目涉及合作企業近600家。
培養一支高素質的專業隊伍。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員工占比較高,涵蓋金融、法律、會計、審計、人力資源管理、新聞學、土木工程、交通運輸、電子信息等多學科領域。
截至2022年11月底,中國政企合作基金簽約項目141個、累計簽約額749.9億元,總資產805.9億元,引導帶動社會資本總投資額近1.2萬億元,發展成效顯著。
黨建引領,全面打造政企合作行業頭雁
2022年1月,中國政企合作基金黨委成立,黨建工作駛入快車道。
著力加強政治建設和思想建設。中國政企合作基金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和各支部“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活動堅持制度化、常態化、多樣化。創設“政企合作大講堂”,推進黨建共建、交流成果共享。
著力加強組織建設。進一步壓實黨委成員一崗雙責,建立基金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工作領導組和工作機制。開展創建“四強”黨支部活動,打造“一支部一品牌”。積極組織開展各類文體活動,創建“政企青悅讀”讀書品牌,推動和諧家庭建設等。堅持黨管干部原則,建立員工導師制。
著力加強作風建設,全面加強內控管理,健全基金內部執紀問責機制。
中國政企合作基金黨委堅持基金發展、文化先行,大力推進文化建設,強化家國情懷,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價值理念、精神風貌、文明風尚和行為規范。舉辦征文演講比賽、編輯出版書籍,確定“推進政企合作,建設美麗中國,打造行業頭雁,造福黎民百姓”的公司宗旨、“為國之大,為民之生,為企之興,為己之成”的企業價值觀、“規范發展,陽光運行,市場化經營,專業化管理”的經營方針、“忠誠干凈、守正創新、務實高效、善作善成”的經營理念、“政企攜手,合作共贏”“行穩致遠,基業長青”的宣傳口號等基金文化內涵,增強全體員工的歸屬感和責任感。
中國政企合作基金以文化建設推動各項工作全面提升,治理體系不斷完善,治理能力有序提高,競爭力不斷增強,行業頭雁效應不斷顯現。
多措并舉,當好服務實體經濟生力軍
中國政企合作基金堅持服從服務于國家重大戰略,增強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開拓進取、改革創新,發揮自身在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領域投資的生力軍作用,奮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圍繞區域發展戰略進行布局。主動對接重點區域、重點省份,強化“自上而下”的市場開發機制,尋求與相關國家部委、地方政府、央企和金融機構總部等的戰略合作,優先支持納入國家重大戰略的投資標的,推動政策導向和市場運作有機結合。
為創新公共服務供給機制提供支持。積極發揮緊密聯系政府和社會資本的優勢,加強與公共服務行業主管部門、行業優秀運營機構等社會資本的對接和合作,持續加大對健康、文化、科技、養老、教育、體育、旅游等公共服務行業的投入,不斷創新公共服務供給機制。
為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持續發力。積極發揮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經驗豐富的優勢,在傳統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和“新基建”領域同時發力,助推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作出貢獻。積極發揮市場化、專業化投資管理優勢,推進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節點布局,提高投資收益和實現現金流的多樣化安排,為“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貢獻力量。
創新改革,積蓄發展強勁動能
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對保障國家安全,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擴大內需,推動高質量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2022年4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強調,要多輪驅動,發揮政府和市場、中央和地方、國有資本和社會資本多方面作用,分層分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會議還強調要適應基礎設施建設融資需求,拓寬長期資金籌措渠道,加大財政投入,更好集中保障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需求。為落實好“規范發展,陽光運行,市場化經營,專業化管理”的經營方針,中國政企合作基金一邊做好風險防控,一邊推進改革發展。
完善基金治理體系,筑牢不發生經營性風險的防線。按照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協作、相互分離、相互制約的方針完善基金治理結構,強化內審、內控、監督和績效考評。完善董事會、經營層、職能部門三個層次的風險管理,運用信息化手段加強項目運行監測和風險預警體系建設,樹牢業務條線、風險條線和審計條線的風險管理三道防線。
著力加強制度建設,為改革發展提供制度支撐。全面梳理現有制度障礙和制度盲區,組織力量修訂公司章程、投資業務、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和行政管理等方面規章制度,制定內部審計管理辦法、內控操作規程、信息披露等規章制度,為基金規范發展、陽光運行提供制度保障。
加大改革創新力度,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采取多種形式發起設立或投資市場上的各類子基金,聚焦行業、區域頭部基金,最大化地放大杠桿撬動效應;開展創新業務試點,具備長期穩定經營性收益的存量項目采用PPP模式盤活存量資產,探索開展基礎設施公募REITs等資產證券化業務,及時總結推進;科學配置基金投資類別、權重和周期,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要統籌計劃,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要合理配比,資金投資期限要長短結合,縮短資金綜合投資周期,提高資金周轉效率,實現滾動投資和良性循環;建立并強化項目退出機制,綜合考慮項目收益、風險程度、交易結構等,選擇部分項目擇機退出,以進一步優化基金資產結構;研究探索市場化募資,拓寬資金來源,更好滿足投資需求。
邁上新征程,中國政企合作基金將繼續踔厲奮發、勇毅前行,推動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
人民日報
作者: 瀏覽次數:25